第(2/3)页 老子见面就是一个大宝剑,将其摁在草丛中疯狂蹂躏一番。 嗯,按照赶路速度来讲,他也应该已经进了人间小镇了,回头必须很核善地找一找他…… 哦,对了。 还有另外一件事儿,那就是天道在宣读规则时,有着重提到过,自己和小不点虽然是两人同行,但却被规则视为一人,且无法相互均摊赤潮威压。 那有没有一种可能,我和小不点可以非常“民主与公平”地选出,究竟由谁来对抗赤潮威压呢? 如果此事可以自行商议裁决,那…… 想到这里,他便目光无耻且下流地看向了床榻上躺着的那位还不到六岁的孩子。 用童工,他一直是专业的。 “嗯,为师有一个十死无生的计划,需要你承担一下……!” 任也根据目前得到的规则信息,开始在心中预想起了各种计划,且当人的,不当人的都有。 不过,不管他想了多少计划,却从来没有要与人同行的心思。这一关的争斗必然会很惨烈,可能要刷下去一大批人,且还涉及到血引利益一事。再加上他在九黎大陆的人缘,以及小不点的特殊性,就注定了他必须选择独行。 一直思考到深夜,他便躺在小不点旁边,沉沉睡去。 …… 一晃一日时间过去,不论是通过东极山考验的天骄,还是走过西极山的神通者,此刻基本都已经赶到了人间小镇。 这些人里有人行事低调,在进入小镇后,仔细了解了一下人间擂的规则后,便彻底消失。他们不与外人接触,只与同行好友相互商谈,或是独自思考计划。但也有人表现得十分活跃,因为这一关中,存在共同对抗赤潮威压的规则,这就导致有不少人都在登擂台的报名处转悠,企图拉拢相熟的人入队,并共渡此关。 如此一来,从昨日开始,这登擂台的报名处就显得很热闹,经常能看见有天骄在此碰面后,便一同离开此地,去别处偷偷攀谈的场景。 而在这些人里,还有一个熟悉的面孔,那就是冯仁德。 他从昨日晌午跟任也分开后,还没等到傍晚就来到了登擂报名处,且一直在暗中观察,想要寻找新的同行之人。 说实话,他之所以如此行事,也确实是出于无奈。 这古皇传人不带他玩了,那冯仁德想要进入人间擂,就只有两条路可走。要么是选择自己单独闯关;要么就是与其他血引者一同进入。 只不过,这看似两种都可行的选择,实际上对于冯仁德而言,却只有一条路能走。 他对自己的处境,心里还是很有逼数的。 独行? 自己他娘的才积累了多少血引啊?!算上在大道桥上抢的那一枚,以及青铜棺和赶路时的两个差事奖励,他满打满算也就十二枚血引。 这个数量的血引,独行人间擂,他是能攻杀别人啊,还是能防御住啊?这跟送死有什么区别?! 所以,抱团取暖就是唯一的出路! 如果能加入一只人多的同行小队,那他这十二枚的血引分量,也是不算低的。六七个人凑一凑的话,搞出个七八十枚,这绝对是很轻松的。 甚至有富哥同行的话,这过百枚也是有可能的。因为冯仁德在这转悠了一天后,也听到了不少有关于东极山的传闻。 他听说,东极山也有一座桥,且跟西极山的地理环境,人性状况差不多,都是有人堵桥,有人想过去。两者唯一的区别是,那里没有古皇传人,就只有霸道无比的小侯爷。 小侯爷入山前,也遭遇到了堵桥,但对方与身为超品的五鬼相比,却没有那么强的统治力。 他们意图拦下小侯爷的前路,而后者也是个好脾气的人,一听对方要拦路,那当场就兴奋得像是一位三岁的孩子。 没有废话,一路自正面杀穿。 四个堵桥的人,死了两个,跑了两个。 自此,他便点燃了东极山的乱战序幕。他大摇大摆地做完差事离开后,那座桥便几经易手。有天骄组队强行杀穿,并在完成差事后占领此地,开始收“过桥税”。 他们遇到软的就拿捏,遇到硬的就开战,能打过则打,打不过就跑。 如此一来,这东极山的乱战一直持续到接近“入山差事”即将结束之时,才算彻底罢休。且过程相当惨烈,总共殒落了近二十位天骄,远比西极山十人左右的战损要夸张得多。 所以,东极山虽殒落的天骄较多,杀人也多,但能活着走出来的人,那平均的血引数量,都是要高于西极山的。 冯仁德来这里之后,就是想找一伙从东极山出来的同行小队,哪怕稍微付出一点代价,也要死抱大腿,加入其中。 只可惜,他在此地转悠了足足一天,却也没有一支同行小队愿意接纳他。 他先前行事风格为自身带来的种种利益,此刻也化作了无尽隐患,并彻底爆发。 最开始,他是主动使用了易容之术,变幻了相貌,想要以散修的身份,加入到各个同行小队之中,并甘愿献出两枚血引,以示诚意。 但得到的回复却是:“兄弟,这人间擂必然是要决定生死的,我连你是谁都不认识,名号也未曾听说过……又如何能同意你加入到我等的小队之中?甭说两枚血引了,你就是给我十枚,我心里也难安啊。” 冯仁德搭话了很多人,但得到的基本都是这种回复。只要是生面孔……那不论你有多大能耐,人家都不要。 这万般无奈之下,他就只能将相貌变换回来,且开始退而求其次,准备找一些没有宗门背景,且神通法术在这帝坟中也不算顶尖的散修组队。说白了,就是想要搭伙往下走。 但令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,这些由两三位,或是三五位散修组成的小队,却也不愿意接受他。哪怕他的血引数量在这群人中是较多的,且能力也是较强的,但大家就是不愿意理他。 为什么呢? 因为不认识冯仁德的,对他不了解,自然也不敢收留;而听过他名号的,则都会暗中跟同行之人说:“这个人啊,我听过。每次游历秘境,都是他拿的最多,承担的风险最小……这个人小心思太多。你若非要让他来,那我就换个同行小队试试。” 一个人的口碑品行,在极端的绝境下,在这一刻,被无限地放大了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