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他是三人中年龄最大,也是资格最老的人,自然有底气这么说。 萧炅见两人都在排挤自己,也知道多说无益,转身就往自家军营走去。 王忠嗣和皇甫惟明相视一笑,都没有把萧炅的反应放在心上。 开元二十二年,李林甫荐萧炅为户部侍郎,但被张九龄以其无学识为由,贬为岐州刺史。 开元二十四年,李林甫在和张九龄的政争中逐渐占得上风,于是又想起了萧炅,找了个机会就把他提拔为了河西节度使。 这就是王忠嗣和皇甫惟明要排挤萧炅的原因。 他们根本就不放心萧炅,又不能明说,所以才唱出这场戏,不和他合兵一处。 “哼!都给老夫等着!” 萧炅在回河西大营的路上,也想明白了二人排挤自己的原因。 他哪里能受得了这种气? 回到营帐之后,他就立刻写了一封书信,派亲信走小路就往关中而去了。 在真实的历史上,萧炅同样也是一个奸臣。 开元二十七年,作为河西节度使的他被吐蕃击败。 开元二十八年,被贬为河南尹后,不做反思,反而还依仗权贵,多行不法。 天宝初年,官声如此之差的萧炅居然又升官了,升为了刑部尚书兼任京兆尹。 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就是他的后台李林甫。 正是因为李林甫一直给他撑腰,萧炅才能在地方上为所欲为。 “希望这份回信还来得及!” 萧炅坐在帅椅上自言自语道。 李瑁早在平定长安之后,就第一时间命令李林甫给熟悉的边疆大将写劝降书信。 萧炅自然是第一时间就收到了。 只是局势一直不明朗,他就一直没有回信。 如今,他被排挤了,也感到了同僚间的深深恶意,自然想要找寻其他出路了。 以现在的情况来看,就算是洛阳的李隆基获得了最终的胜利,也肯定会被李林甫牵连。 想到此处,萧炅心中就更急躁了,在脑海中死命想着解决当前困局的方法。 …… 武关城外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