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“此次的考题,朕已经写好了。” “考题并不难,只要考生读过四书五经,并且不是书呆子,考中进士并不难。” 说着的同时,李瑁也从宽大的袖套中拿出了早已准备好的考试试卷。 杨慎矜见此,急忙低下了头。 他又没有窃取考题的心思,自然会极力避免瓜田李下之闲。 “爱卿不必如此,朕还是信得过你的。”李瑁笑着的同时,就把全凭手写的试卷递了过去。 “臣谢过陛下,但臣作为此次科举的主考官理当避嫌。等臣把试卷带回长安之后,就直接交给内阁,立刻安排刊印。” 杨慎矜接过之后却急忙对折起来,放进竹筒里面用火漆封好。 他一眼都没有看上面的试题,好似对此一点都不关心。 李瑁心中对他的表现甚是满意。 “等这次科举考试办完之后,朕就安排你进入内阁。” 内阁职位,就已经相当于以前的宰相了。 杨慎矜年龄还不到四十,如果能在今年成为阁臣,等把萧嵩熬死之后,他就能更进一步成为次辅。 “多谢陛下恩典,科举考试的所有事情都是由陛下安排决断,臣只是照章办事,实在当不起如此重任。” 杨慎矜虽然内心极为想要更进一步,可是官场的潜规则让他不能直接答应下来。 只是李瑁从他略微颤抖的声音中,还是听出了他心中的喜悦之情。 “只要你能办好科举大事,朕相信朝中没有人敢说你资历不足,能力不够。” 李瑁微微一笑,给了杨慎矜一个定心丸。 他想把礼部尚书主持科举考试定为制度。 以后每次举办都由礼部尚书来担任主考官,之后再安排进入内阁,当成首辅来培养。 伟人都曾经说过,党内无派,千奇百怪。 科举考试录取的进士,几乎都要分配到各地基层去做事。 等大臣从礼部尚书熬上几年时间,有了足够的资历能担任首辅的时候。 他那一届的优秀进士,几乎都成为了各县主官,官运亨通之人甚至能官居主宰一府之地了。 正是要有这些基层官吏的支持,首辅制定的政策才会有人去实施。 长安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