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20章 大道至简,一锅炖菜碾压米其林哲学!-《我,食神判官!专打黑心店!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这番点评,像一记重拳,直接把安托万肚子里那套“化整为零,返璞归真”的说辞给怼回了嗓子眼。

    紧接着,是香水女王伊莎贝尔。

    她没有立刻品尝,而是按惯例,用蕾丝手帕在盘子上空轻轻一扇。

    闭眼,深吸,随后脸上露出了困惑的表情,像是在闻一团空气。

    “没有前调。”她开口,语气里满是失望,“我闻不到泥土的芬芳,闻不到阳光的气息。它只有一种味道——‘冷’。一种化学实验室里才有的,纯粹而无机的冷。”

    她舀起一勺放入口中,细细品味后,优雅地摇了摇头。

    “味道印证了我的嗅觉。它像一杯冰水,流过你的口腔,什么都没留下。这不是美食,这是一件展品,一件用土豆制作的、冰冷的现代艺术装置。抱歉,我无法为没有生命力的艺术品打分。”

    直播间弹幕瞬间炸了。

    【卧槽!周冠军和香水女王杀疯了!一个说没劲儿,一个说没味儿!】

    【翻译一下:花里胡哨,狗屁不通。】

    【安托万的脸比他的菜还白,哈哈哈哈!这就叫降维打击!】

    社会学家见雪推了推无框眼镜,她的点评像手术刀一样精准且冷酷。

    “我尝到了‘异化’。”

    她冷静地说,

    “厨师用高超的技术,将‘土豆’这个承载着温饱、家常、朴实等集体记忆的文化符号,彻底剥离,变成了一种纯粹的个人炫技。食客吃下它,不会联想到丰收的田野或母亲的厨房,只会思考‘这是怎么做到的’。这种割裂感,让这道菜失去了食物最核心的社交属性。它无法引发共鸣,只能引发好奇。所以,从烹饪社会学的角度看,它是一次失败的沟通。”

    资本巨头大卫·陈的点评最直接,充满了金钱的味道。

    “我花了三秒钟品尝,又花了十秒钟思考它的味道,结果什么都没想起来。”

    他摊了摊手,

    “作为消费者,我的时间被浪费了。这道菜的‘体验价值’几乎为零。如果把它放进我的餐厅,我需要花十分钟向顾客解释它是什么,而他只需要一秒钟就会忘记它的味道。这是一笔亏本的买卖。”

    最后,是顾珩老爷子。

    他慢悠悠地尝了一口,咂了咂嘴,然后放下了勺子,那表情像是在看自家孙子瞎胡闹。

    “想法是好的,想推陈出新。”

    老爷子开口,声音温润,

    “古人也有‘食不厌精,脍不厌细’的说法。但孔夫子那话的意思,是把食材处理干净,做得精细,不是让它变得面目全非啊。”

    他顿了顿,拿起手机晃了晃,一本正经地说:

    “这道菜给我的感觉,啧,就好像B站上那些技术流UP主,秀了一段二十多分钟的特效,结果讲的故事连三岁小孩都看不懂。属于是,为了那点醋,包了一盘饺子,结果饺子还没馅儿。家人们,这波啊,是有点‘尬’住了。”

    一句“尬住了”,直接给这道【极寒之拥】钉在了耻辱柱上,扣都扣不下来。

    接下来是东瀛队的【雪国·绝对几何·零度甘薯】。

    那三块完美的正方体红薯,让评委们再次陷入了沉思。

    周文远:

    “刀工精准,控温稳定,像是机器人做出来的。但味道也像机器人一样,标准,但没有灵魂。我吃不到厨师的‘情绪’。是喜是悲?是激昂还是平静?都没有。它是一道没有心跳的菜。”

    伊莎贝尔:

    “香气很内敛,像个害羞的少女。味道是纯粹的甜,很干净。但仅此而已。它像一首只有一个音符的曲子,从头到尾没有变化。很可惜,它不是香水,是食物。食物需要起承转合,需要高潮。”

    见雪:

    “这道菜展现了极致的‘个人主义’。厨师沉浸在自己对秩序的迷恋中,完全忽略了与食客的互动。这三块红薯,更像是厨师献给自己的祭品,而不是分享给他人的食物。它很美,但也很自私。”

    大卫·陈:

    “如果开一家店,只卖这个。第一天,顾客会因为好奇而来。第二天,他们就不会再来了。因为它提供的价值,和一颗普通烤红薯没有本质区别,价格却可能要翻一百倍。它的商业模型,有致命缺陷。”

    顾珩老爷子这次没掉书袋,只是尝了一口,就乐了。

    “这孩子,有强迫症啊。”他指着那红薯块,“这手艺,要是搁我们博物馆修文物,那绝对是个人才。可惜啊,这是做饭。饭,是做给人吃的,不是做给尺子看的。味道不错,就是太‘正’了,正得有点无趣。像听了一晚上新闻联播,句句正确,但听完就想睡觉。”

    几轮点评下来,现场的气氛已经有点凝重,空气里弥漫着尴尬。

    安托万和小野次郎的脸色都不好看,跟吞了苍蝇似的。他们引以为傲的技艺和哲学,在五位评委面前,被批得体无完肤,裤衩子都不剩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