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七章正一太平-《乱世英雄寞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男子此时已经重新戴上了斗笠,他撇过头对村民们说道“我,我是太平道的大贤良师---张角!”

    “您就是大贤良师?”

    “对,我就是,好了我要去下一个地方传道了,你们都起来吧!”张角说完头也不回的走了。出了村子,左拐右拐,张角三人来到一处僻静处,张角摘下斗笠,他身后的两个人也都摘下了斗笠,这俩人正是张角的兄弟,张宝,张梁。

    张宝张梁二人,面青眼红,他们兄弟三人席地而坐,张角看着远处的城池,那里人生鼎沸,不过在张角眼里,生活在那里的人都是一群群行尸走肉,虽然脸上都带着笑容,但不过是一群群虚伪的疯子罢了。

    张角吃了些食物,站起身对张宝,张梁说道“走吧,我们去下一个地方!”

    张宝,张梁二人戴上斗笠跟在张角后面,三人渐行渐远。

    远山不见旧时人

    益州鹤鸣山,这里山势雄伟、林木繁茂,双涧环抱,形如展翅欲飞的立鹤;松柏成林,苍翠欲滴,山涧溪流,泠然有声,鹤鸣山北依青城山,南临峨眉山,西接雾云山,足抵天府平原,是难得的道家福地。

    正是因为这一点,正一道第一代天师张道陵才将天师府选在了这里。正一道第一代天师张道陵,创正一盟威之道,设立二十四治,手下有三名初代弟子,分别是王长,赵升,和他的儿子张衡,而正一道以剑印,符箓之术闻名于世。

    关于张道陵有很多传说,这张道陵本身就是个百年不遇的天才,一心喜好黄老之术,他曾于一座不知名的山中炼丹,一年有红光照室,二年有青龙白虎出现护丹,三年丹成,服半枚而成地仙之体,所而这座山也被命名为龙虎山。

    张道陵有两把符剑,一曰神荼二名郁垒,仗着这两把符剑张道陵斩妖除魔无数,后来以凡人之躯飞升。飞升前他将天师之位传给了他的儿子张衡并且留下了一句话:绍吾之位,非吾家宗亲子孙不传。

    而现在这天师府的主人正是张道陵的儿子二代天师张衡,张衡面容清瘦,一身符箓之术虽然不及他父亲张道陵,但也不容小觑,此时他坐在鹤鸣山天师府的大堂上,看着面前的中年男人问道“张祭酒有什么事吗?”

    被称做祭酒的男人四十岁出头,一双三角眼,正是是张道陵三百二代弟子中的佼楚张修。而张道陵为了便于管理,把手下教众分了几个等级,初入道的称为鬼卒;能为道徒和病人作祈祷仪式的称为鬼吏**令;能力出众并能讲授《道德经》的称为祭酒。祭酒负责主持一治教区的各项教务工作,直属天师领导,对天师负责。天师府下共有二十四治,也就有二十四个祭酒。这张修正是益州南部巴郡的祭酒,是天师府在巴郡一代的代言人。

    张修对张衡说道“天师可曾听过太平道?”

    张衡皱眉,不知道张修为何这样问,太平道他还是知道的崛起于十年间,教众大多头裹黄巾,奉事黄老之道,太平道蓄养弟子'跪拜首过;符水呪说以疗病,病者甚愈,百姓信向之。太平道的首领被称做大贤良师他派遣弟子八人使于四方,以善道教化天下,转相诳惑,十余年间,众徒数十万,连结郡国,自青、徐、幽、冀、荆、扬、兖、豫,都有太平道道徒。

    大贤良师更是设立三十六方,大方万余人,小方六七千,各立渠帅。

    张衡心中其实隐隐约约对太平道是有些许敌意的,因为太平道的出现,正一道的香火受到了很大的冲击,很多香客转而去信了太平道“张祭酒想说什么?直说便是?”张衡端起面前的茶杯轻啧一口。

    张修上前一步说道“昨日太平道大贤良师的弟子唐周来找过我,他说想求见天师大人一面!”

    “唐周?”张衡想了想问道“他见我做什么?”

    张修讪笑道“这个我也不知”

    张衡思索片刻说道“这样,明天你带他来这里见我”

    张修低身应和,然后转身准备离去,一个人行突然撞在他身上

    “哎呦,谁呀这么不长眼?”

    说话的是一个二十岁上下的年轻男子,身穿一身玄黑道袍,正是张衡的大儿子张鲁。这张鲁也是天师府正一道的下任天师,所以正一道上上下下都称呼他为小天师,张修连忙道歉道“对不起,小天师,是在下莽撞了”
    第(2/3)页